返回顶部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9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阅读量:

字号: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我馆围绕主题开展了丰富的主题日活动。

      展 览

1.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

上午《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在我馆隆重开幕,市政协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张春萍,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鸿运,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房山石经博物馆馆长王得军,著名文化学者杨亦武,市文广新旅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开幕式由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党支部书记李宁主持,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房山石经博物馆馆长王得军发言,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鸿运致辞,市政协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张春萍宣布展览开幕。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党支部书记李宁主持)


(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房山石经博物馆馆长王得军发言)


(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鸿运致辞)


(市政协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张春萍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现场)


(嘉宾参观展览)


(拓片制作体验)


石经山雷音洞VR体验,吸引了很多前来参观的小朋友。


(VR体验)


2.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图片展

《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图片展》精选了近170幅反映民国时期制瓷资源、制瓷技艺、瓷业建筑和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陶瓷发展、城市风貌的图片,勾起了瓷都人民浓浓的乡愁。


(展览现场)


讲 座

早在17日下午,由我馆主办的《北京房山与云居寺石经》文化讲座在景德镇学院图书馆举行,杨亦武研究员带领同学们了解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经”——房山石经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展现了房山石经这一中华文化瑰宝,世界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讲座现场)


社 教

1.博物馆进课堂之“瓷瓶上的故事”

2019年5月16日下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讲解员们走进景德镇市昌江区梧桐小学的校园,开展陶瓷文化研学之旅——博物馆进课堂之“瓷瓶上的故事”活动,将陶瓷文化带进校园,带到孩子们的课堂上。


(认识传统瓷器器型)


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基本情况,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我国传统瓷器的造型,并和同学们一起做了“猜器型”的小游戏。最后讲述了以我馆馆藏文物“清代乾隆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为原型的《八蛮进宝的故事》。


(“猜器型”游戏)


2.博物馆+互联网同步直播课堂

每年的博物馆日,我馆都会开展互联网同步直播课堂活动。今年我馆与景德镇市第一中学和景德镇市第二中学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通过网络电视和云平台技术,进行博物馆讲解直播,同学们在课堂就能身临其境的收看收听讲解员现场讲解,随时可以与讲解员互动,讲解员也可以及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博物馆直播现场)


(教室里向讲解员提问的学生)


3.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

2019年5月18日当天,我馆共进行了14批次的“走进博物馆”活动。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瓷器、瓷业与景德镇城市发展史基本陈列展览,了解陶瓷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景德镇的历史,参观结束后讲解员与同学们开展互动游戏并发放纪念品。

(参观现场)


4.文物修复课程

2019年5月17日与18日,南昌二中和陶瓷工艺美院的同学们兴致勃勃的参加了“文物修复课程”。

(讲授修复理论知识)


(体验修复过程)


同学们在社教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陶瓷修复相关知识并亲身体验陶瓷(仿制品)修复,对古陶瓷修复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同学表示:“自从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就有了一个文物修复的梦想,这次修复体验课程,使我了解到了文物修复的意义不仅是修残补缺,而是赋予文物第二次生命。”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讲好瓷都故事、传播瓷都声音、诠释瓷都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


Copyright ©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赣ICP备19014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