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荷塘精神永放光芒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阅读量:

字号: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走进荷塘


 2016年9月27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全体党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景德镇市昌江区荷塘乡,一路参观一路聆听荷塘乡陈副乡长亲自为大家的讲解,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荷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荷塘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到此瞻仰的全体党员,向革命先烈三鞠躬,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来此学习的全体党员参观了历史相关图文资料,深入了解荷塘红色历史及革命先烈事迹;对荷塘精神有了新的更深的领悟。



 陈副乡长向大家深情地描述起当年那个激情的岁月,1957年12月13日,鄱阳县赣剧团内座无虚席。32名青年在主席台上发出庄严的誓言:“下放荷塘,建设荷塘,不见成效,不回家乡。”他们响应中共江西省委开发山区、建设革命老根据地的号召,揣着兜里仅有的三千元贷款,一个人一个包,满腔热情来到荷塘,奉献青春,坚苦创业,让荷塘这个山高、水冷、路狭、田瘦的穷山沟,变成了山青、田肥、路宽、场兴的新垦区,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 当年,进出荷塘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那时真是苦,1959年春节一过,全场一千多职工便上工地,抢修公路,手提肩挑,劈山开路,日夜奋战,用了180天,在没有任何机械的帮助下建成了一条长十一公里的山区公路。路通了,羊肠小路变成了公路;粮食增产了,冷浆田变成了‘铁饭碗’;山上有经济林,荒山变成绿洲。

   1965年7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整版刊发文章《荷塘——社会主义时代的南泥湾》,同步发表社论《发扬南泥湾革命精神》,见证着当年号召全国农垦系统学习荷塘精神,荷塘成为一面与大寨、大庆齐名的农垦旗帜。

  荷塘创业者的事迹和精神,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对照先辈先进”的生动本土教材。荷塘农垦精神到今天,虽然过去了近60年,但是荷塘农垦精神在大家心中仍然闪耀着光辉。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要助推景德镇实现“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战略目标,就要学习荷塘的工作作风,学习荷塘的创业精神。我们在工作中要借助我馆历史陶瓷文化的优势,在景德镇陶瓷文化窗口这个重要平台上,讲好与世界对话中瓷的语言,为实现“中国梦”推波助澜。





Copyright ©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赣ICP备19014960号